公开信息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年报(2021年)
2022-03-29 新闻来源: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 浏览人次:0

一、学会工作概述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之年。中国食品工业作为中国经济“扩大内需”的主体和“健康中国”中营养与健康的载体,承担着比以往更加重要的使命。在此背景下,2021年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以下简称“学会”)在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开展了一系列扎实而富有成效的工作,以精准对接新时代食品科技创新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在学会注册的个人会员1142人,团体会员单位186家。本年度经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审批,完成8个分支机构的换届工作,新成立分支机构1个、工作委员会1个,撤销分支机构2个。

主要工作和成果:

1. 学党史、守初心,在实践中服务于中国食品产业。2021年,学会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学会党组织定期召开党史学习教育,集中学习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学会党员从党的历史中寻经验、求规律、探未来,并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推动形成学会创新发展新格局。学会在官网设立“学会党建”栏目,刊登党中央及上级党组织的指示精神,转载党建材料。以加强党的政治引领,向学会理事、广大会员、会员单位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2. 完善组织工作体系,为学会发展提供有效保障。学会召开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由149位理事组成的第七届理事会,孙宝国院士当选为新一届理事会理事长,同时选举产生第二届监事会,为学会未来5年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2021年,学会召开理事长办公会议2次,理事会会议1次,常务理事会会议3次,监事会会议3次。

3. 充分发挥专家智库作用,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学会持续第8年承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抽检司“食品安全风险解析”“食品安全消费提示”以及“食品安全消费提示科普动漫”等项目;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的支持下,学会第八年作为牵头单位编写并出版《食品工业发展报告》(2020年度);学会承担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批准成立的“食品类工程教育认证专业委员会”的相关工作,并承担秘书处的日常工作;牵头及参与制修订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在研项目21项,推动9项团体标准制定,连续3年承接国家卫健委“三新”食品相关研究项目;承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特食司“保健食品行业专项清理整治行动科普宣传与消费引导”项目以及《构建基于备案管理的益生菌菌株数据库的调研项目》。

4. 深化后疫情时代的国际交流,服务于科技共同体的建立。学会积极组织相关国际组织代表参与2021中关村论坛、第三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等活动;学会与国际食品科技联盟(IUFoST)在北京共同主办以“安全与健康新时代的变革与创新”为主题的“2021年国际食品安全与健康大会”,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提供国际经验参考,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

5. 以科企对接为目标,打造多元化学术交流平台。学会承担“山西吕梁功能性食品科技服务团”项目,围绕山西吕梁市功能食品产业现状及迫切需要解决的需求,开展了科企对接与技术服务工作。学会继续深耕益生菌、方便食品领域,促进了科企对接,引领了行业发展。紧扣行业发展热点,组织召开植物基食品创新发展论坛,助力植物基食品行业行稳致远。组织召开第九届中国休闲食品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大会,依靠科学家的智慧与坚守,有效破解行业发展中面临的“瓶颈”与挑战。组织召开“生命早期营养与健康暨第三届母乳研究高峰论坛”,会议成果为多学科交叉融合,夯实食品与人体健康的科学基础起到了良好的引领示范作用。

6. 为科技工作者提供精准服务,夯实人才梯队建设。经过学会遴选评议,2位科学家成为“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020-2022年度)项目”被托举人推荐人选。根据中国科协和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相关文件要求,学会推荐3名科学家为2021年度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经学会推荐,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张娜教授荣获“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学会科技创新奖——突出贡献奖评选产生12名获得者;科技创新奖——杰出青年奖评选产生15名获得者;《中国食品学报》优秀论文奖评选出10篇论文分获一二三等奖。学会持续开展食品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水平评价工作,共有56家单位参与申报,申报人数167人,完成本年度专业技术水平评价工作。

7. 强化科普品牌建设,夯实学会“大科普”格局。学会连续10年举办“食品安全与健康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邀请权威专家对年度热点问题进行解读,表达了学术界观点。同时,学会与中国科协科学辟谣平台共同发布了“2020年食品安全与健康流言榜”,用科学的声音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学会邀请业界专家和企业代表共同召开“乳制品行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为推动乳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学会第9次承办“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中国科协主题日活动暨食品安全进万家活动启动仪式”,精准对接基层需求,实现科普品牌的有效延伸。学会开展“食品安全进万家-进餐饮”品牌活动,以肯德基门店的“餐盘纸”为载体,传播“食品科技,护佑舌尖美味”的理念。学会理事长孙宝国院士受邀参加“科创中国·院士开讲”栏目,录制了主题为“未来食品发展趋势”的公开课,截止2021年12月底播放量超过800万。学会继续强化“食品安全与健康科普——百名专家百校行”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50余场。

8. 科技赋能,引领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针对益生菌、乳制品、休闲食品、方便食品行业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学会联合行业专家,基于调研结果和科学分析,分别凝练形成并发布《2019-2021年益生菌行业创新六大趋势》《2021年我国益生菌产业发展十大焦点》《乳品与儿童营养共识》《中国休闲食品产业六大科学技术问题》《2020-2021年度中国方便食品行业九大创新趋势》,助力各领域健康、高质量发展。学会组织相关领域权威专家开展科技成果评价工作,对有效推动产出高质量成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构建新时代食品产业的新发展格局和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组织架构

(一)组织机构

1648524550855285.jpg

(二)领导机构

理事长:孙宝国(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政协委员)

副理事长:

邵薇(女)、朱蓓薇(女,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清平(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人大代表)、陈坚(中国工程院院士)、任发政(中国工程院院士)、丁钢强、李宁(女)、金征宇、石维忱、谢明勇(中国工程院院士)、路福平

秘书长:陈铮

(三)监事会

监事长:贾志忍

监  事:周光宏、江连洲、王锡昌、王硕

(四)分支机构

工作委员会:

学术工作委员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国际交流工作委员会、产业创新工作委员会、青年工作委员会、食品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水平评价评审委员会

分会:

儿童食品分会、有机酸分会、酶制剂分会、面制品分会、冷冻与冷藏食品分会、食品添加剂分会、食品装备与智能制造分会、运动营养食品分会、植物基食品分会、特殊食品分会、果蔬加工技术分会、益生菌分会、食品营养与健康分会、食品安全与标准技术分会、非热加工技术分会、休闲食品加工技术分会、葡萄酒分会、食品真实性与溯源分会、传统酿造食品分会、全谷物分会

基金管理委员会:

食品科技基金管理委员会

三、党建工作

2021年,学会在党委会的领导下,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制度,遵循集体领导、民主集中,前置审议、会议决定的原则,做到依法依规办会。强化党建工作对学会工作的全覆盖,严格履行重大事项由学会党委会决策的前置审议制度。本年度按计划召开党委会及监事会。

学会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加强政治思想建设。全年共召开学会党委会3次,集中学习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观看党史学习教育视频共23次。在学会官网设立“学会党建”栏目,刊登党中央及上级党组织的指示精神,转载党建材料。以加强党的政治引领,向学会理事、广大会员、会员单位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四、学会的主要工作

(一)智库及决策咨询

学会第七届理事会专家阵容更加强大,目前学会会员中包括9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分别为学会理事长: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教授;名誉副理事长:国投生物科技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岳国君教授;副理事长:大连工业大学朱蓓薇教授、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吴清平研究员、江南大学原校长陈坚教授、中国农业大学营养与健康研究院院长任发政教授、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谢明勇教授;常务理事:江南大学校长陈卫教授、湖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单杨教授。

学会持续第8年承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食品安全风险解析”“食品安全消费提示”以及“食品安全消费提示科普动漫”等项目。邀请200余人次专家完成40余篇食品安全风险解析和消费提示,重点针对自热食品等受到消费者高度关注的品类进行科学指导。创作8部食品安全消费提示科普动漫,以符合新媒体时代特征的形式,促进风险交流的常规化推进。

学会牵头制修订《运动营养食品通则》等5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牵头制定《全谷物食品通则》标准,参与制修订《速冻面米与调制食品》等16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推进《食品用益生菌》等9项团体标准制定,鼓励行业创新,填补标准空白。同时,连续3年承接国家卫健委“三新”食品相关研究项目,从管理政策到应用实践,全方位服务于行业发展。

学会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的支持下,第8年作为牵头单位编写并出版《食品工业发展报告》(2020年度)。通过多年的努力和积累,2020年度报告所涵盖的食品行业已形成完整拼图,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体现说清行业、权威数据、拼图完整和公益特征的四大特点。

学会承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保健食品行业专项清理整治行动科普宣传与消费引导”项目,围绕“保健食品易混淆的概念”“保健食品常见消费疑惑”“保健食品消费热点及误区案例”三个板块展开科学解读,并将成果进行多种形式的科普转化。

学会承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构建基于备案管理的益生菌菌株数据库的调研项目》,通过益生菌领域权威专家对市场上产业化菌株进行科学论证,将为政府监管部门科学监管提供重要的参照依据。

(二)学术交流

1. 主要国际学术会议

9月,学会与国际食品科技联盟(IUFoST)在北京共同主办以“安全与健康新时代的变革与创新”为主题的“2021年国际食品安全与健康大会”,大会设置了8个专题论坛和2个培训班。以服务政府决策和回应行业热点问题为导向,以科技为抓手,深入解析了我国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面临的新挑战与新机遇,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提供国际经验参考,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大会主场活动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累计观看量达到106万余人次。

2. 主要国内学术会议

5月,学会在苏州组织召开第十六届益生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会议以“构建基于科学的益生菌健康发展新生态”为主题,来自国内外80余家科研院所、100余家企业的600余位代表参会。包括陈卫、任发政在内的益生菌领域权威院士专家带来了最具前瞻性的近50个精彩报告,集中展示了我国乃至世界益生菌科技与产业发展的最新动态。

5月,学会在上海组织召开植物基食品创新发展论坛。与会专家针对植物基食品的宏观政策、营养特征、加工工艺、产品开发、标准法规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以助力植物基食品行业行稳致远。

7月,学会在杭州组织召开以“夯实基础 融合创新”为主题的第九届中国休闲食品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大会,依靠科学家的智慧与坚守,有效破解行业发展中面临的“瓶颈”与挑战,用科技支撑产业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

10月,学会在北京主办第二十一届中国方便食品大会。来自科技界与产业界的院士、专家学者,以及国内外企业代表等近500人参会。大会围绕“从趋势到优势”的主题,与会代表共同探寻我国方便食品行业在经历艰难的疫情大考后如何持续保持增长及健康可持续发展,破解新时代下方便食品行业的转型与消费升级等关键议题。

(三)科普活动

1月,学会在北京举办“2020年食品安全与健康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这是学会连续10年邀请权威专家对年度热点问题进行解读。中国科协专职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孟庆海等领导出席会议并致辞。陈君石、孙宝国、吴清平等3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十余位权威专家,针对2020年食品安全与健康十大热点进行了科学解读,表达了学术界观点。同时,学会与中国科协科学辟谣平台共同发布了“2020年食品安全与健康流言榜”,用科学的声音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6月,学会第9次承办以“倡导科学饮食,保障安全健康”为主题的“2021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中国科协主题日活动暨食品安全进万家活动启动仪式”,来自政府部门、科研单位、食品企业以及媒体代表近200人共同参会。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代表,分别以食品安全“进农村、进口岸、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为重点,对2021年学会开展“食品安全进万家”活动分享了实践经验,精准对接基层需求,实现科普品牌的有效延伸。

6月,学会与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共同承办“2021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工信部主题日活动”,邀请业界专家和企业代表共同召开“乳制品行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围绕奶源基地建设及完善相关标准法规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为推动乳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6月,学会承办了“服务苏区·科技振兴营养健康食品产业行”活动,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科普、企业调研及党建活动。朱蓓薇、陈卫等院士、专家与近100名青年志愿者服务队走进社区、商超、乡镇,进行食品营养健康知识讲座,以实际行动提升苏区百姓的科学素养,助力苏区食品产业的创新发展。

2021年,学会继续强化“食品安全进万家”科普品牌活动建设,着力打造以需求为导向的场景化科普。在以聚焦校园场景的“食品安全与健康科普——百名专家百校行”活动中,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50余场;在全国食品安全周期间,开展“进工厂”活动,组织食品科普教育基地开展科普参观等活动近20场;在“进餐饮”活动中,以餐盘纸为科普传播媒介,传播“食品科技,护佑舌尖美味”的理念,从8月30日到9月19日,科普餐盘纸累计发放1550万余张。

11月,学会理事长孙宝国院士受邀参加中国科协“科创中国”平台打造的品牌栏目——“科创中国·院士开讲”栏目,录制了主题为“未来食品发展趋势”的公开课,截止12月底播放量超过800万。

(四)技术经济融合

学会充分发挥国家级学会专家资源优势,围绕产业需求,整合智力资源,建设食品领域优秀人才库,针对性服务产业发展需求,全方位助推产业科技供给质量提升。

4月,学会组织院士、专家走进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参观考察沙县小吃科技馆、民俗馆、夏茂镇俞邦村。为进一步推动沙县小吃特色富民产业发展,召开研讨会,为沙县小吃的转型发展出谋划策,用科技振兴特色食品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4月,学会组织院士、专家、企业一行赴陕西省子洲县参加“中国·黄芪产业发展大会”,并赴黄芪生产加工企业进行实地调研指导。任发政、谢明勇等院士、专家深入剖析了子洲黄芪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为子洲黄芪大健康产业发展、抓住“食药同源”契机提出建议,以科技助力产业升级,造福子洲人民。

5-11月,学会承担“山西吕梁功能性食品科技服务团”项目,围绕山西吕梁市功能食品产业现状及迫切需要解决的需求,开展了对接与技术服务工作,入驻专家100余位,实现业务对接50余项,探索形成从地方特色功能性农产品资源的筛选、培育、研发、加工、推广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服务模式”。

1-12月,学会组织相关领域权威专家开展科技成果评价工作。对有效推动产出高质量成果、营造良好创新生态,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深度融合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构建新时代食品产业的新发展格局和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1-12月,学会继续以科研基金和白皮书为抓手,促进科技与产业对接。与雅培、伊利等企业合作,建立和推进食品科技基金。同时,与沃尔玛、盼盼食品集团、益海嘉里等企业合作,撰写行业白皮书。鼓励、引导科企合作和创新发展,以坚实的科技基础支撑产业创新发展。

(五)表彰奖励

2021年,学会开展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技创新奖的2个专项奖——突出贡献奖和杰出青年奖,以及《中国食品学报》优秀论文奖的申报和评审工作。经评审,12位科学家获得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技创新奖——突出贡献奖,15位青年科技工作者获得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技创新奖——杰出青年奖,10篇论文分获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技创新奖——《中国食品学报》优秀论文奖一二三等奖。

(六)人才培养

2月,学会组织召开“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020-2022年度)项目”遴选评议会,会议以专家线下、拟推荐候选人线上的方式,对通过资格审查和函评的拟推荐候选人进行了答辩评审。最终,2名青年学者入选本届青托工程。

12月,经学会推荐,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张娜教授荣获“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学会持续15年开展食品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水平评价工作。共有56家单位参与申报,申报人数167人,通过严格的三审及统一笔试、面试等程序,完成本年度专业技术水平评价工作。此项工作对企业技术人员的人才储备及科技价值的发挥起到重要支撑。

五、会员服务

学会会员管理与战略发展部负责会员的发展与服务。

针对会员的服务,主要包括:在年会、国际食品安全与健康大会、益生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方便食品大会等重要会议为会员提供注册优惠;向高级会员、单位会员免费发放《中国食品学报》和各类学会出版刊物及《食品工业发展报告》(2020年度)。同时,面向会员的工作还包括开展食品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水平评价、参与相关单位的科技成果评价及技术咨询等活动。面向单位会员还开展了科普教育基地的申请。

六、期刊出版

学会主办的中文学术期刊为《中国食品学报》,是代表我国食品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在业界形成重要影响的学术类期刊。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收录期刊,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美国《工程索引》(EI)收录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期刊,英国《食品科学与技术文摘》(FSTA)收录期刊,荷兰《文摘与引文数据库》(Scopus)收录期刊。曾连续两次获得《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2013-2014年度,2015-2017年度)》资助;连续4届入选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与中国食品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技术类期刊《中外食品》,指导行业变革与未来发展。读者群面向相关政府部门、食品行业组织、食品企业和专家学者等。

七、组织建设

10月,学会在北京召开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由149位理事组成的第七届理事会,孙宝国当选为新一届理事会理事长。新一届理事会集中了食品科技、企业及管理层的优秀代表,拥有8名中国工程院院士,科研及大专院校代表占总人数的61.1%,显示了学会鲜明的学术属性。全国及省市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21名,具有高级以上职务资格的人员占全体理事的88.6%,体现了学会理事会成员的高素质及人才荟萃的权威性。科技与产业界代表人数比例为91.9%,充分体现了学会新一届理事会在食品科技与产业引领上的聚集。同时成立第二届监事会。

2021年,学会召开六届九次理事长办公会、六届十次理事长办公(扩大)会、六届十次常务理事会(通讯形式)、六届十一次常务理事会、七届一次理事会、七届一次常务理事会,此外,召开3次监事会会议,为学会2021年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及换届工作提供重要支撑。2021年全年,学会完成植物基食品、面制品、休闲食品加工技术、特殊食品、食品安全与标准技术、食品装备与智能制造、食品添加剂、冷冻与冷藏食品等8个分会的换届工作,成立全谷物食品分会、食品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水平评价评审委员会;撤销黄酒分会和食品产业信息化与智能技术分会。

八、财务报告

本年度学会总收入3674.43万元,其中:会费收入122.49万元,业务收入3551.94万元。总支出3209.45万元,其中业务活动成本及管理费用3199.27万元,税金10.18万元。

九、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北三街8号9层

邮箱:cifst@126.com

十、大事记

(一)学党史、守初心,在实践中服务于中国食品产业

1. 1-12月,学会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加强政治思想建设。学会党组织定期召开党史学习教育,集中学习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学会党员从党的历史中找寻经验,求规律,探未来,并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推动形成学会创新发展新格局。

2. 1-12月,学会在官网设立“学会党建”栏目,刊登党中央及上级党组织的指示精神,转载党建材料。以加强党的政治引领,向学会理事、广大会员、会员单位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3. 4月,学会组织院士、专家、企业一行赴陕西省子洲县参加“中国·黄芪产业发展大会”,并赴黄芪生产加工企业进行实地调研指导。任发政、谢明勇等院士、专家深入剖析了子洲黄芪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为子洲黄芪大健康产业发展、抓住“食药同源”契机提出建议,以科技助力产业升级,造福子洲人民。

4. 6月,学会承办了“服务苏区·科技振兴营养健康食品产业行”活动,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科普、企业调研及党建活动。朱蓓薇、陈卫等院士、专家与近100名青年志愿者服务队走进社区、商超、乡镇,进行食品营养健康知识讲座,以实际行动提升苏区百姓的科学素养,助力苏区食品产业的创新发展。

5. 10月,学会在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期间召开常务理事会党员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七届理事会党委委员。

(二)完善组织工作体系,为学会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1. 1-12月,学会在党委会的领导下,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制度,遵循集体领导、民主集中,前置审议、会议决定的原则,做到依法依规办会。并通过理事长办公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监事会的工作流程,决策学会重大事项。

2. 3月、9月召开理事长办公会;3月、9月、10月召开监事会会议。在疫情常态化下,4月、8月、10月分别以通讯、视频会议及现场会议方式,召开一次理事会、三次常务理事会会议。为学会2021年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及换届提供重要支撑。

3. 5-10月,完成植物基食品、面制品、休闲食品加工技术、特殊食品、食品安全与标准技术、食品装备与智能制造、食品添加剂、冷冻与冷藏食品等8个分会的换届工作,成立全谷物食品分会、食品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水平评价评审委员会;撤销黄酒分会和食品产业信息化与智能技术分会。

(三)召开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成立新一届理事会

10月,学会在北京召开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会长张崇和,中国科协专职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孟庆海等领导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致辞。大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产生了由149位理事组成的第七届理事会,孙宝国当选为新一届理事会理事长,邵薇、朱蓓薇、吴清平、陈坚、任发政、丁钢强、李宁、金征宇、石维忱、谢明勇、路福平当选为副理事长,聘任陈铮为秘书长。新一届理事会集中了食品科技、企业及管理层的优秀代表,拥有8名中国工程院院士,科研及大专院校代表占总人数的61.1%,显示了学会鲜明的学术属性。全国及省市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21名,具有高级以上职务资格的人员占全体理事的88.6%,体现了学会理事会成员的高素质及人才荟萃的权威性。科技与产业界代表人数比例为91.9%,充分体现了学会新一届理事会在食品科技与产业引领上的聚集。同时成立第二届监事会。

(四)为科技工作者提供精准服务,夯实人才梯队建设

1. 2月,学会组织召开“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020-2022年度)项目”遴选评议会,四川大学的邓锐杰和昆明理工大学的易俊洁,成为本届被托举人推荐人选。12月,学会再次获得第七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个资助名额。

2. 3月,学会根据中国科协和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相关文件要求,全面把握中央关于改进完善院士制度的总体要求,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严格按照规定,继续开展此项工作。按期向中国科协报送李华、励建荣、郜海燕等3名被推选人材料,其中2人通过科协推荐。

3. 9月,学会在重庆组织召开“第五届中国食品科学青年论坛”,来自全国150余所高校、科研单位的青年学者及企业代表参会。论坛以“集聚青年才俊,坚持四个面向;探讨学科热点,把握行业动态”为主题,开展了5个主题学术报告以及7个专题学术报告,凝练出引领未来食品科技领域发展的七大科研新趋势。

4. 12月,经学会推荐,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张娜教授荣获“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5. 1-12月,学会开展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技创新奖的2个专项奖——突出贡献奖和杰出青年奖,以及《中国食品学报》优秀论文奖的申报和评审工作。经评审,12位科学家获得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技创新奖——突出贡献奖,15位青年科技工作者获得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技创新奖——杰出青年奖,10篇论文分获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技创新奖——《中国食品学报》优秀论文奖一二三等奖。

6. 1-12月,学会共完成31个专业的自评报告审核、20个专业的现场/线上考查、6个专业的结论审议、6个专业的中期审核、4个专业的报备材料抽查工作,以及对2022年75个专业的认证申请审核工作。学会严把认证质量关口,推动食品类专业建设。

7. 1-12月,学会持续开展食品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水平评价工作。共有56家单位参与申报,申报人数167人,通过严格的三审及统一笔试、面试等程序,完成本年度专业技术水平评价工作。此项工作对企业技术人员的人才储备及科技价值的发挥起到重要支撑。

(五)以科企对接为目标,打造多元化学术交流平台

1. 5-11月,学会承担“山西吕梁功能性食品科技服务团”项目,围绕山西吕梁市功能食品产业现状及迫切需要解决的需求,开展了对接与技术服务工作,入驻专家100余位,实现业务对接50余项,探索形成从地方特色功能性农产品资源的筛选、培育、研发、加工、推广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服务模式”。

2. 4月,学会组织院士、专家走进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参观考察沙县小吃科技馆、民俗馆、夏茂镇俞邦村。为进一步推动沙县小吃特色富民产业发展,召开研讨会,为沙县小吃的转型发展出谋划策,用科技振兴特色食品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3. 5月,学会在苏州组织召开第十六届益生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会议以“构建基于科学的益生菌健康发展新生态”为主题,来自国内外80余家科研院所、100余家企业的600余位代表参会。包括陈卫、任发政在内的益生菌领域权威院士专家带来了最具前瞻性的近50个精彩报告,集中展示了我国乃至世界益生菌科技与产业发展的最新动态。

4. 5月,学会在上海组织召开植物基食品创新发展论坛。与会专家针对植物基食品的宏观政策、营养特征、加工工艺、产品开发、标准法规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以助力植物基食品行业行稳致远。

5. 7月,学会在杭州组织召开以“夯实基础 融合创新”为主题的第九届中国休闲食品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大会,依靠科学家的智慧与坚守,有效破解行业发展中面临的“瓶颈”与挑战,用科技支撑产业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

6. 10月,学会在北京主办第二十一届中国方便食品大会。来自科技界与产业界的院士、专家学者,以及国内外企业代表等近500人参会。大会围绕“从趋势到优势”的主题,与会代表共同探寻我国方便食品行业在经历艰难的疫情大考后如何持续保持增长及健康可持续发展,破解新时代下方便食品行业的转型与消费升级等关键议题。

7. 12月,学会组织召开“生命早期营养与健康暨第三届母乳研究高峰论坛”,会议成果为多学科交叉融合,夯实食品与人体健康的科学基础起到了良好的引领示范作用,受到各方关注,近16万位代表线上参会。

(六)科技赋能,引领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1. 5月,学会在第十六届益生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上发布“2021年我国益生菌产业发展十大焦点”和“2019-2021年益生菌行业创新趋势,为行业未来创新发展提供借鉴。

2. 7月,学会在第九届中国休闲食品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大会上发布“中国休闲食品产业六大科学技术问题”,为行业发展指引方向。

3. 9月,学会在2021年国际食品安全与健康大会上发布“乳品与儿童营养共识”,系统性地阐明了乳品与儿童营养背后的科学关系。

4. 10月,学会在第二十一届中国方便食品大会上发布了“2020-2021年度中国方便食品行业创新趋势”,以助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5. 1-12月,学会继续以科研基金和白皮书为抓手,促进科技与产业对接。与雅培、伊利等企业合作,建立和推进食品科技基金。同时,与沃尔玛、盼盼食品集团、益海嘉里等企业合作,撰写行业白皮书。鼓励、引导科企合作和创新发展,以坚实的科技基础支撑产业创新发展。

6. 1-12月,学会组织相关领域权威专家开展科技成果评价工作。对有效推动产出高质量成果、营造良好创新生态,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深度融合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构建新时代食品产业的新发展格局和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七)强化科普品牌建设,夯实学会“大科普”格局

1. 1月,学会在北京举办“2020年食品安全与健康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这是学会连续10年邀请权威专家对年度热点问题进行解读。中国科协专职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孟庆海等领导出席会议并致辞。陈君石、孙宝国、吴清平等3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十余位权威专家,针对2020年食品安全与健康十大热点进行了科学解读,表达了学术界观点。同时,学会与中国科协科学辟谣平台共同发布了“2020年食品安全与健康流言榜”,用科学的声音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2. 6月,学会第9次承办以“倡导科学饮食,保障安全健康”为主题的“2021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中国科协主题日活动暨食品安全进万家活动启动仪式”,来自政府部门、科研单位、食品企业以及媒体代表近200人共同参会。会上,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代表,分别以食品安全“进农村、进口岸、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为重点,对2021年学会开展“食品安全进万家”活动分享了实践经验,精准对接基层需求,实现科普品牌的有效延伸。

3. 6月,学会与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共同承办“2021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工信部主题日活动”,邀请业界专家和企业代表共同召开“乳制品行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围绕奶源基地建设及完善相关标准法规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为推动乳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4. 9月,学会在2021年全国科普日期间,开展“食品安全进万家-进餐饮”品牌活动,以肯德基门店的“餐盘纸”为载体,传播“食品科技,护佑舌尖美味”的理念。

5. 11月,学会理事长孙宝国院士受邀参加中国科协“科创中国”平台打造的品牌栏目——“科创中国·院士开讲”栏目,录制了主题为“未来食品发展趋势”的公开课,截止12月底播放量超过800万。

6. 1-12月,学会强化“食品安全与健康科普-百名专家百校行”(简称“双百行动”)科普品牌建设,通过“线下讲座、科普读物”等多种方式,丰富优质科普产品供给。以60余名青年科技志愿者为“种子库”,在全国50所高校开展科普落地活动150余场。同时,强化科普内容创作,指导青年科技志愿者拍摄科普短视频近百部。

(八)充分发挥专家智库作用,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

1. 3-9月,学会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的支持下,第八年作为牵头单位编写并出版《食品工业发展报告》(2020年度)。通过多年的努力和积累,2020年度报告所涵盖的食品行业已形成完整拼图,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体现说清行业、权威数据、拼图完整和公益特征的四大特点。

2. 5-12月,学会承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保健食品行业专项清理整治行动科普宣传与消费引导”项目,围绕“保健食品易混淆的概念”“保健食品常见消费疑惑”“保健食品消费热点及误区案例”三个板块展开科学解读,并将成果进行多种形式的科普转化。

3. 7-12月,学会承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构建基于备案管理的益生菌菌株数据库的调研项目》,通过益生菌领域权威专家对市场上产业化菌株进行科学论证,将为政府监管部门科学监管提供重要的参照依据。

4. 1-12月,学会继续承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食品安全风险解析”“食品安全消费提示”以及“食品安全消费提示科普动漫”等项目。邀请200余人次专家完成40余篇食品安全风险解析和消费提示,重点针对自热食品等受到消费者高度关注的品类进行科学指导。创作8部食品安全消费提示科普动漫,以符合新媒体时代特征的形式,促进风险交流的常规化推进。

5. 1-12月,学会牵头制修订《运动营养食品通则》等5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牵头制定《全谷物食品通则》标准,参与制修订《速冻面米与调制食品》等16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推进《食品用益生菌》等9项团体标准制定,鼓励行业创新,填补标准空白。同时,连续3年承接国家卫健委“三新”食品相关研究项目,从管理政策到应用实践,全方位服务于行业发展。

(九)深化后疫情时代的国际交流,服务于科技共同体的建立

1. 1-12月,按照中国科协有关要求及统一部署,学会积极组织相关国际组织代表参与2021中关村论坛、第三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等,为助力搭建全球科技共同体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交流平台和信任合作平台贡献力量。

2. 9月,学会与国际食品科技联盟(IUFoST)在北京共同主办以“安全与健康新时代的变革与创新”为主题的“2021年国际食品安全与健康大会”,陈君石、孙宝国、朱永官、任发政等四位院士及数十位国内外权威专家出席会议并做报告。大会设置了8个专题论坛和2个培训班。以服务政府决策和回应行业热点问题为导向,以科技为抓手,深入解析了我国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面临的新挑战与新机遇,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提供国际经验参考,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

(十)持续推进学生创新品牌活动,与年轻学子“一起向未来”

3-10月,学会与分别与IFF中国、盼盼食品集团、李锦记酱料集团、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三只松鼠股份有限公司、宏胜饮料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科拓恒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合作,主办6项全国性学生创新活动与1项科普知识竞赛。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在内的160余所次高校开展,1.4万余人次的高校学生及老师积极参与活动,最终在1300余支参赛队伍中有103支队伍脱颖而出。富有青春活力的创新活动,在科技与企业、教学与实践有效对接的同时,亦为食品行业培育了未来。

Start at 2015-10-19 10:30 AM
Baidu
map